公务员考试常识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今天公略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常识是地震相关知识,希望考生能够掌握。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分类
1.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分为板缘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
2.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脉动。
3.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以上)。
地震分布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2.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3.大洋中脊地震带: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传播方式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其他常见名词: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世界地震之最
1.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中国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3.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啸:八重山海啸,1771年4月24日发生在日本琉球群岛中的石垣岛(估计巨大海浪的波峰高达84.7米,排山倒海的巨浪将重量达850吨的整座珊瑚礁抛出2.092公里以上。这次海震所击起的海浪,据测它的行进速度为每小时788.557公里)。
4.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智利地震(8.9级,因计算方法不同,也有9.5级的说法)。
5.世界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1976年的中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6.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晋代出土的《竹书纪年》记载有帝舜时期“地坼及泉”、夏桀末年“社坼裂”的现象。
7.西方记载最早的地震灾难: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地震。
刷题巩固
0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震级为8.0级的特大地震,涉及10个省区市,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B.震级是衡量地震时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C.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被称为震中
D.地震发生时离震中越近,震级越高,破坏力也越大
【答案】A
【解析】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震源越深,破坏越小,波及范围却越大。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因此A项正确。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震级。地震发生时,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简称烈度。因此B项错误。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而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因此C项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一般讲,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就越大,烈度也越高,但一次地震的震级是固定的,因此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02、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C.我国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
D.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
【答案】D
【解析】A选项的说法正确: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级8级,是我国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B选项的说法正确: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各地区;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各大洋中的海底山脉。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与欧亚地震带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挤压,地震活动频度高。
C选项的说法正确: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D选项的说法错误: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原因之一,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但波及范围也越小。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03、下列关于地震自救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B.应疏散到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陡山坡及河岸边
C.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
D.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答案】B
【解析】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等可能掉下伤人,狭小胡同中堆放的物品倒塌也极易发生危险,陡山坡与河岸边在地震时容易产生山体滑坡、河堤崩塌,因此在发生地震时必须迅速离开这类危险地点,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所以B项说法错误。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和坚固的家俱,趴在地上,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内应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