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备考资料 > 资料 > 时政 > 内容详情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人民观点) [缩略图]
2023-05-19 09:30:15    来源: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我们约请3位来自文联、作协系统的文艺工作者,结合他们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发挥文联、作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设温馨的“文艺工作者之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编 者

  做好服务,激发创作活力

  刘 炜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文学样式,其通俗易懂、充满想象力的特点也接续了通俗文学的传统。网络文学既新颖又传统,需要我们守正创新,在尊重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借鉴传统文学经验,助力网络作家成长成才。

  帮助网络作家成长,首先要搭建联络沟通平台。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创作者来自各行各业,身份更加多样化。将网络作家组织起来,多交流、多学习,共同在社会公众面前“亮相”,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也能促进读者对这一作家群体的了解,让网络文学更好融入社会发展大潮。这正是我们在2014年成立上海网络作家协会的初衷。在多年实践中,我们在提升作家写作能力、加强作家沟通交流、增强作家身份认同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夯实写作能力,才能涌现好作品。回溯新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为培育作家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把这一经验化用到网络文学上,还需“量身定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网络文学创作者很多都有理工科背景,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像编程一样精准架构故事,但在文学理论、文学技巧上存在短板,作品艺术性、思想性不足。为提高网络作家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完善知识结构,上海网络作协自成立以来牵头举办了多期培训班、研修班,邀请专家学者、业内资深人士授课,在知识层面补短板,在写作层面强本领,激发网络作家的创作灵感。

  网络作家群体中年轻人居多,学习热情高,对社会热点、流行元素、科技发展比较敏感,一旦完善了知识结构、掌握了写作技巧,就能迸发出巨大创作活力。我们不少培训班、研修班报名火热甚至“一票难求”,作家们还在课堂之外主动探讨热门网文类型,分析作品特色,相互碰撞灵感,形成研讨学习的“小课堂”。在共同学习成长的氛围中,上海网络作家集体参加了“红色足迹”写作计划,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构思精巧的故事描绘建党百年的壮阔历程。

  职称评定和项目支持,能够给网络作家这一“新职业”以社会认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我们探索了网络作家职称评定机制。在上海作协帮助下,经过广泛调研,推出专门面向网络作家的职称评定办法。如今,已有一批优秀作者通过了二级、三级职称评定。另一方面,我们建立起上海作协网络文学签约作者制度,从网络作协会员中挑选若干优秀代表进行签约,每月给予一定津贴补助,鼓励创作。此外,上海市文学发展基金会还针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进行重点扶持,上海网络作协会员可以在出版、翻译等方面申请扶持经费。由此推动网络文学的创作与衍生,使之在更广渠道、更大平台上和读者见面。

  从长远角度来看,网络作家的成长需要文学评论的支撑。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学样式发展都离不开专业化、高水准的文学评论。通过高质量的文学评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学,作者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读者需要,理解文学价值。上海网络作协创办的电子期刊《网文新观察》,邀请专家、作家和业内人士对网络文学热点话题、热门作品进行点评,取得良好效果。“陕西北路网文讲坛”作为上海网络作协的名片式项目,一直坚持邀请网络文学作家、编辑、评论家等和读者面对面交流,辅以线上直播,让优秀网络作家从书房中走出来,拉近读者与网络文学的距离。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网络作家有了更多吸收意见的窗口,网络文学有了在公众面前亮相的舞台。

  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协会都很年轻,我们会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更好服务作家,用专业的精神和办好“文艺工作者之家”的态度,不断助力作家成长,推动精品佳作出现。

  (作者为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

  建强平台,出精品出人才

  汪 洌

  在文艺人才培养方面,文联组织相较于高等艺术院校、广大文艺院团,有一个突出作用,那就是搭建平台。我所在的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以搭建品牌活动平台为抓手,推出作品,推出人才,推动舞蹈事业发展。过去5年多时间里,在广东舞协搭建的平台上诞生了1000多个原创舞蹈作品,累计培训舞蹈编创人才及各类舞蹈艺术骨干2000余人次。

  以舞蹈表演人才为例。如今,社会对舞蹈艺术的热情高涨,舞蹈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优秀舞者也越来越多,但是高品质、专业化、个性化展示的平台仍显不足,优秀舞者与广大观众见面的机会还是不多。有鉴于此,2020年广东舞协作为发起单位,联合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地舞协,启动了一场区域性的“舞林争霸”——中南六省(区)十佳青年领军舞者展演。这一展演已连续举办两届,参加者都是六省(区)艺术院团的首席舞者和艺术院校的青年艺术骨干。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出演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原创作品,与舞蹈同行高手过招、切磋技艺,获得专家评委面对面的点评指导,充分展示自己作为舞蹈演员的艺术功底和个人魅力,推开通往更多舞台的大门。

  舞蹈艺术的发展不仅依托于舞蹈演员,也离不开高水平的编导人才。广东舞协主办的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至今已有14年历史。得益于这一平台,我们不仅培育出许多少儿舞蹈精品,也逐渐培养了一批优秀舞蹈编导、教学人才。所有进入决赛的作品,都会得到专家指导修改,一遍遍打磨完善,以提升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经过这些实战训练,许多舞蹈编导的专业技能进步明显,进而在学校、少年宫、艺术机构中更好发光发热,发掘培养更多好苗子。

  创新展演平台、丰富扶持方式,不仅激发了人才的创作活力,也厚植了精品力作的成长土壤。广东舞协创办的岭南舞蹈大赛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随着人们审美习惯的变迁,我们也在不断优化评选机制、拓宽传播渠道。近年来,舞剧市场热度不减,成为都市人群文化消费的重要选项,而舞剧作品一般都是大团队大制作,孵化成本很高。为此,我们在岭南舞蹈大赛中专门设置了小舞剧组别,为小体量的舞剧创作提供空间,成为优秀舞剧作品的孵化器和试验田,推动了青年舞蹈编创人才队伍建设。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深受观众欢迎的舞剧《醒·狮》的雏形,就在这个平台诞生。

  面对活力涌动的文艺实践,如何把众多基层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凝聚起来,增强组织吸引力?去年,我们举办了新文艺群体街舞创作人才培训班,邀请知名舞蹈编导、专家,围绕街舞编创基本原理、舞蹈语言运用、舞台理论知识等课题进行培训,为街舞从业者传授专业、高效、实用的舞蹈编创知识,提升编创实践能力。这次培训,也让我们看到这些年轻人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在结业汇报演出时,他们用14个街舞小品作业,塑造鲜活人物形象,彰显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现青年特有的蓬勃朝气和至真至纯的创作热情。这生动说明,培训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编导意识、精品意识,也增强了他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民需要是文艺的价值所在,文艺人才也要在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中得到淬炼和成长。近年来,我们针对广场舞火热但精品不多、一些作品审美品位不高的现象,组织舞蹈人才深入基层采风,编创了既有岭南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和艺术水准、适合广场锻炼的艺术健康舞教材,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志愿推广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持续关注农村少儿舞蹈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建立少儿舞蹈教室,培训志愿者和教师骨干,为乡村文化建设培养人才。

  搭建平台、用好平台,让平台强起来托举人才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创新工作体系,努力建设覆盖面更广、凝聚力更强、专业度更高的舞蹈工作者之家。

  (作者为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

  延伸手臂,扩展艺术“朋友圈”

  梁向锋

  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繁荣发展和文艺人才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作为团结联系摄影工作者的文艺团体,这些年来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摄影工作者紧跟时代、心系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摄影作品聚焦时代、记录时代的艺术追求。以时代为纽带,协会组织才能更好地“做人的工作”;以时代为契机,文艺工作者才能齐心协力不断开创文艺新境界。

  在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中,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两名摄影家获奖,这是湖南摄影界时隔11年再次获得这一殊荣。获奖的两位摄影家中,谢子龙为近100名老中青全国劳动模范拍摄《光荣的劳动者》系列,怀着家国情怀创作《影话中国故事》;严志刚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近30年的城市影像街头纪实见证社会的发展变迁。他们的创作,是从跃动的时代脉搏中捕捉灵感、从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开掘素材的生动实践。

  引导摄影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离不开典型的示范、榜样的力量。近年来,我们在摄影工作者中树立了一批崇德尚艺、服务人民的典型代表。民俗摄影家刘启后长年对花瑶挑花、瑶族呜哇山歌、滩头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为挖掘、整理、保护、传播民间文化遗产作出贡献。以他为代表,越来越多的摄影家走进山林深处、田间地头,走进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富矿。再如,有着28年从警经历的“老公安”阳红光,为公安英模拍摄肖像,致敬英雄精神,在摄影界内外产生良好反响,激励更多摄影工作者用情用力深耕题材。在前不久举办的“好工人·向未来”湖南省职工摄影大赛中,就涌现出许多身在生产一线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用镜头记录、传递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何发挥文艺力量助力地方发展,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课题。2021年,我们组织湖南摄影工作者以“多彩潇湘”为主题,记录和展示三湘大地的历史巨变,创作了《大美潇湘红色文化影像长卷》《生态潇湘绿色文化影像长卷》《人文潇湘古色文化影像长卷》3条总长度达300米的影像作品。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还将举办首届“红色·绿色·古色”多彩潇湘摄影大赛,用镜头表现湖南的人文历史和大美山水,用影像讲好时代故事。

  在读图时代,摄影作品具有先天的传播优势。特别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许多摄影人成为旅游景点的“勘探者”,通过直观、精美、视觉冲击力强的摄影作品,让地方文旅资源得到更好推广。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摄影下乡、摄影展览、摄影大赛等形式,发挥图像传播的优势,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伴随技术进步,我们还成立了VR(虚拟现实)影像专业委员会,利用新兴的VR全景影像为乡村留影,让人们直观体验画一样美丽的绿水青山和村舍民宿,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迁。图片、视频、文字、音乐、动画深度融合,影像艺术与VR技术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交互性与沉浸感,这样的摄影作品成为美丽乡村、美丽湖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人数众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扩展艺术“朋友圈”。一方面团结凝聚广大摄影工作者,为优秀摄影人才提供更好成长环境,推动摄影队伍新人辈出、薪火相传;另一方面也要向社会普及摄影艺术,提高公众的摄影水平和审美素养,为摄影爱好者提供观摩学习、提升技艺的机会,推动摄影志愿服务向更广更深更实的方向拓展。我们希望更多摄影人才涌现出来,用更多摄影佳作服务人民、回馈时代。

  (作者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9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

热门课程
公略教育
公略教育
立即关注
公告中心
关注查看
学习中心
关注查看
咨询中心
关注查看
官方微博
关注
官方QQ群
加入 加入

客服

拨打电话

找资料

题库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