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面对记者提问,讲到延迟退休政策问题。李强总理说:“关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应对任务很重。
【综合分析】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龄”再就业成为新的趋势。2022年,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发布的一则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的消息,曾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
人口老龄化,其主要原因: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变长。老年人越来越多。以我国为例,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了77.3岁,增加了1岁。目前的77.93岁,又增加了0.63岁。而根据我国此前的目标,到2025年的时候,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可以达到78.3岁。2030年,我国的目标将实现人均预期寿命79岁。二、城市生活压力大,孩子的养育成本增加,年轻人不愿意多要孩子。尤其是00后,躺平很明显。而作为父母辈的退休人员为减轻孩子的负担,有的人愿意出去再次劳动。3月14日《2022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截至目前,已有15省份公布了2022年人口数据,其中,11省份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8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相较于2021年,15省份人口出生率全部有所下滑。三、领退休金的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交社保的年轻人比重越来越小,延迟退休,让在岗职工多贡献几年,少享受几年成为不是办法的办法。
随着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与重度老龄化进程叠加的影响:一、延迟退休。意味着既要多交几年社保,又要少领几年养老金。二、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简单来说,根据现行养老政策,退休人员养老金大部分来自于在职职工当时交的钱。而将来老年人越来越多,等现在的劳动力退休后,需要领钱的人越来越多,而交钱的人比重会越来越小,所以平均到每个退休人员身上的养老金就会相对越来越少。三、人口结构变化,抚养比会变大。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这个也很好理解:老龄化加重,出生率降低,现在可能平均两个成年人养一个老人,将来可能平均一个成年人养一个老人,甚至一个成年人养两个老人。老年人养老基本上来源两方面:养老金和子女赡养。然而,这两方面都会因为老龄化的加剧而受到影响。
【参考对策】
面对超预期的快速老龄化进程及前所未有的重度老龄化社会新形态,要有效化解风险、实现平稳过渡,应对思路:一、在观念上,要克服“老龄社会恐惧”等非理性焦虑,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其中的“危”与“机”,更加注重风险识别和管控。二、在思维上,要改变年轻型社会的思维定势,构建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要求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化解风险的制度重构。三、在行动上,要具有主动、超前应对的意识,把握制度调整的战略机遇期,超越传统人口红利的概念,更加注重长寿红利的释放。基于以上应对思路,针对焦点性的重大风险,下一步需要做好制度路径选择。对此,我们应把握积极应对的机遇窗口期,在思路上更加注重风险的识别管控、化解风险的制度重构和长寿红利的释放,在举措上针对焦点性重大风险做好超前制度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