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新闻 > 内容详情
时政热点:聚力“双一流”建设,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2023-07-25 09:15:16    来源:    浏览:
  【导读】国家公务员考试、辽宁省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面试时间、社区招聘考试(培训)、基层工作者考试内容,三支一扶考试培训、政府雇员考试、银行招录考试、招警、招教、选调生、公选、遴选等最新招聘信息。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国考真题,社区考试内容,沈阳公务员考试培训,辽宁公略教育还整理了每日时事政治新闻助力考生备考。

  作者:王瑶琪(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建设教育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作为与人民生命健康、整体国民素质紧密相关的重要领域,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当前,我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虽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看来依然存在很大不足,尤其是缺乏具有引领力、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为加快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医学院校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聚焦“一流目标”,跑出“双一流”建设发展的加速度。

  完善机制优化布局,推进一流原始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为此,广大医学院校应以学科布局为龙头、治理效能为保障、创新项目为抓手,按照“强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有力推进一流原始创新。

  制度为“本”,筑牢根本。为解决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期受学科分割影响的不足,可创新实施“大学科制”,在一级学科层面建设“大平台”,设置学术委员会,统筹规划管理,协调跨学院、跨学科建设任务,打造优势特色学科集群。为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方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可围绕中医药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和各院校自身优势基础,探索“揭榜挂帅制”,遴选团队协同攻关;试点实施学院内部治理体系优化,围绕学科设系,把系建成学院的实体治理单元,探索以学科为龙头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一体化发展。

  布局为“领”,前瞻指引。应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凝练方向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突破为灵魂,以提升内涵为主线,统筹推进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分层分类建设,不断扩大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等主干学科的引领优势,大力推进相关交叉学科建设,引导支撑学科特色发展,聚力打造主干学科世界一流、支撑学科特色鲜明、新兴交叉学科活跃强劲,层次清晰、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

  项目为“要”,落地见效。应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集成学科优势资源开展有组织科研,以项目带动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针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发挥中医药优势,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诊疗技术突破。聚焦中药新药研发工艺、质量标准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以临床为导向、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实现中药创新药临床批件突破。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培养一流拔尖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广大医学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学科特色和交叉融合,探索多学科交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打出一流人才培养组合拳。

  “五育”并举德为先,“三全”育人一盘棋。要切实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三全”联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大思政”为统领,创建“三全”联动管理体系,全周期一体化推进“五育”并举的制度、平台、方案和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全链条,服务需求全方位。探索实行“中医+”与“+中医”模式,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类科学家。秉承“一贯制”培养理念和中医“师承”传统,采取多院校联合的“分阶段”“模块制”“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中西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家。探索实施导师制、学分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育人模式,培养具有扎实中医药功底、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国际化、高水平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造福百姓,培养家国情怀浓厚、专业理论扎实、临床本领过硬的中医药高层次临床人才。

  多措并举智慧化,多元融合强协同。坚持数据赋能、科技赋能,推动“中医药+”智慧化、协同化、融合式教育变革,聚焦“学生-教师-管理者-质量监控”四类主体人群,构建新型数字化教育模式。例如,可建设模拟医院、中医诊断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综合实训平台等智慧化、数字化实训场地,实时共享优质临床教学资源,虚实结合开展自主学习和实践,精准教学,因材施教,将规模化和个性化学习相统一,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高效循环迭代。

  师德为先引育并举,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大学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教师队伍水平不仅影响着大学科研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培养质量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为此,广大医学院校应以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体系,全方位打造一流师资,推进院士国医等“大先生”领衔的战略科学家的梯队建设。

  师德引领,培养“全覆盖”。要坚持“四有”标准,制定专项方案,严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建立名师工作坊,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师培育项目。

  精准引育,畅通“全链条”。坚持分层分类、全过程、全方位,成长平台成体系、有衔接,为各类型、各阶段人才成长搭台子、架梯子。畅通“博士后-优秀青年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成长全链条,建立健全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人才引育体系。针对性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教学名师、名医三类人才,助力青年人才个性化发展。实施国家级人才精准培育计划、学科后备带头人培育计划,按照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教师分层次设置教师岗年度招聘岗位,根据岗位性质按需引进,科学有序做好战略人才储备。

  特色引导,评价“多元化”。坚持以“多元”破“五唯”,在职称评审中建立多元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医药特色的评价体系,构建“必备-可选”条件转换通道,允许用促进学校和学科发展的高水平成果替代部分必备条件;建立适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研究人才和中医临床人才的特色评价通道,在本领域开展基础或临床创新性研究并作出突出贡献、得到同领域权威专家广泛认可的中医药文献研究教师、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可直接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设立潜心教学优秀教师奖、最具影响力学术成果奖等奖项,以年度绩效奖励为杠杆,激发教职工队伍创新活力。

  从容自信开放合作,彰显一流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为此,医学院校应把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坚持知中国、服务中国,高品质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坚持国际可比的标准,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

  切实服务健康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各院校应积极适应区域协同发展要求,与所在地区及相关地区共建基层中医院、临床医学院,逐步形成“多线发力、辐射四方”的战略布局。

  积极推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各院校应立足自身特色,成立以中医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开展“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等专项研究,集聚校内外优质智力资源,积极服务各级政府决策。

  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学术话语权。各院校应发挥领头雁作用,牵头成立或联合建设国际中医教育联盟、医学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共同体,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打造医学人才培养、科研和医疗服务合作典范。

热门课程
公略教育
公略教育
立即关注
公告中心
关注查看
学习中心
关注查看
咨询中心
关注查看
官方微博
关注
官方QQ群
加入 加入

客服

拨打电话

找资料

题库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