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即文段的语言环境,会提示我们做题所需要的信息,对文段所选内容进行限制和补充,因此语境分析对逻辑填空非常重要,很多未学过理论的考生只凭借语感进行选择很容易做错,语境分析必不可少。语境分析主要是上下文关系的分析,理清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排除掉不符合文意的选项。今天公略教育带大家学习一下。
常见的上下文的关系分为四种,解释说明关系、相反相对关系、递进关系、并举关系,分析清楚是什么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词语成语。
首先解释说明关系是考察最多的,上下文之间互相解释说明,我们可以从一些标志词判断上下文为解释关系,比如对“最美天路”征收费用,每人50元的方式不仅毫无依据,也是一种短视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短视指目光短浅,和杀鸡取卵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是一个意思,互相解释说明。无异于就是判断解释关系的标志词,我们把这种词叫同义互换词(换句话说、举例说、意思是说、无异于、类似于、正如等)、还有指代词(这、那、这些、那些,其等)、总结词(总之,综上所述等)。当然还有我们最常见的标点符号,冒号、感叹号都用来解释说明,比如我们对中国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喜忧参半),喜的是它带来了很多便利,不出门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各种商品,而且也很实惠,忧的是人们变得懒惰,缺少了很多购物逛街的乐趣,也对实体店的经营产生了威胁。除了这些标志词外,解释说明关系很多根据上下文句义判定。判定了是解释关系后,找到提示信息的词句(比如短视行为、喜的是,忧的是),找这些词句的互解词就可以。
其次是相反相对关系,比如:这个花瓶看起来很漂亮,但是不实用。用转折词进行话题转换,意思前后相反,不一致,是一种标志词,还有但是、却、然而、实际上、其实等。打败我的是天真,而不是天真冷。不是……而是……,前后意思也是相反相对,是第二种标志词,前后形成对比,还有一些其他的对比的词语,像南方……北方……,多了……少了……,过去……现在……等等。变化词(转变为、变得)都标志是相反相对关系,寻找提示词句的反义词和背离词(不一定完全相反,大方向是反的)。之后是递进关系,后文意思比前文更近一层,一般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轻到重。从递进词判定,包括甚至、更、尤其、进而等。
最后一种是并举关系,上下文之间语气一致,意思相近。比如:我们每个华人都应意识到自己是文化传播的使者,这样形成的合力是不可低估的。“聚沙成塔,(积腋成裘)”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需要每个华人增强意识,凝聚共识。这两个成语都是在说要积累,积少成多,意思相近,构成并举。通过一致词、相近的词判定并举关系,寻找与提示词句相一致的词语就可以。这就是我们的四种上下文关系。
不管是什么关系,本质都是要分析文段,分析语境。都是通过一些标志的词语或者上下文的句义来判定,确定了是什么关系后,最重要的是找到提示的信息词句,并且要找准确,如果是解释说明关系,选择互解词语,相反相对关系选择反义词、背离词,递进关系选择比提示信息或重或轻的词,并举关系选择近义词、一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