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中,有一种题型常考到,看似简单,但是却没有那么容易作答,这种题型就是态度观点类题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作答这种题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态度观点题型的答题技巧吧。
1.表达自身态度时要鲜明准确
以一道例题来看:“针对当下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如遛狗不栓牵引绳,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有人说应该立法严惩,也有人说批评教育即可。对此你怎么看?”拿到这样一道观点类题目,我们在一开始表态的时候要明确这两种观点到底支持哪一个,或者两种都有道理,都支持,抑或是两种都不支持,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哪种,我们都应鲜明的、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如什么情况下该立法严惩,什么时候批评教育即可,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软硬兼施的目的,不能一刀切。这样表态,才能明确体现出自己的观点。
2.内容分析能体现政府思维
面试过程中考官更想了解考生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与政府思维,能够承担自身责任,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自身的公仆角色,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表态完后,我们分析论证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所以分析时,我们可以这样表述:立法严惩维护的是所有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够保护群众权益,如当下高空抛物被写进刑法中、遛狗不栓牵引绳也将成为违法行为,确实保护了群众的安全,让群众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但是批评教育也有一定道理,如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可以更具人性化,更能让群众接受。
3.作答时能凸显思辨能力
答题时,要尽可能将观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全面、辩证的思维理念来,因此,进一步分析时我们也可以体现辩证思维。比如立法严惩是法治的体现,批评教育是德治的方式,法治是他律之治,德治是自律之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所以我们要两者兼顾。立法严惩有震慑作用,确实更有效果,也是因为批评无果,所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立法严惩;批评教育更加柔和,如若一味只是严惩,不分情况一刀切,未免有些太过严苛,群众难免有抵触情绪,不配合执法,所以要发挥自由裁量权的作用,视情况而定。
看完前面的说明与示范,大家的思路是不是就打开了呢?大家可以在后续练习时,多根据这些技巧去进行思考、分析与阐述,就能熟练掌握政府思维、思辨能力等在该题型中的具体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