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考近在咫尺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扒一扒申论备考中的坑!
误区一:申论就是抄材料?
“申论考试要靠抄,就看会抄不会抄”
在申论做题过程中,小题相对来讲拿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踩点给分,也就是说小题的评分标准是关键词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抄就可得天下”
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在侮辱这一相对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
随着公务员考试专业性与严谨性的提升
申论题目越来越注重测查应试者的综合素养
也就是说,考生在作答题目时要基于对材料的分析和思考
既要快速准确找到所有藏在材料中的答案要点
同时也要具有归纳、分析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要点进行分步、分层、分类的整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分类标准
(1)对应词汇:内外因/主客观
(2)领域分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3)主体分类:个人、家庭、学校、媒体、企业、社会、政府、国家
(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照记忆)
(4)材料逻辑:一个材料——每个段落一个层次
多个材料——每个材料一个层次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早些年申论出题人非常善良
材料中几乎每句话都是要点
所以挖掘并没有难度
而是更侧重于要点的归集整合
但近几年
伴随申论考试的材料越来越故事化
许多题目仅靠抄材料,可能连一半的分数都拿不到
比如大家一致认为很难的
2020年辽宁省考申论B卷第三题
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提出整治J县乡村电线杆乱象的具体措施。(25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完整;
(2)条理清晰,措施可行;
(3)字数不超过400字。
相信做过这道题的小伙伴
现在依然能够感受到被“电线杆”支配的恐惧
这道题的难点就在于
整篇材料3仅有九百多字,却要求我们作答400字
可想而知,有许多的答案都需要我们自己总结
像“科学规划方案”
“优化办公流程”
“明确责任主体”
……
这些答案都是在材料中找不到
这也就成为了和其他考生拉开分差的关键点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想要在考情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稳定分数
就需要大家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和大量的做题来培养了
误区二:背模板就能拿高分?
大家经常能够听到机构的讲师说
“申论,就是申而论之”
对于“申而论之”
你听完可能依然没有理解究竟是什么意思
所以总有考生认为申论没什么好复习的
“不就是写作文嘛,我背几套模板就行”
但现实总是和你过不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传言
在某论坛上,有一个昵称叫“江南小霸王”的人自称
自己从未学过申论
只在考前看了几个模板
最后在参加江苏省考时申论考了80+
对于这种“天选之子成功”故事的真实性
可以和“三分钟,我让男人为我花了十八万”相媲美
希望大家保持理智,客观看待
正所谓“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申论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胡乱突击就可以成功的
不论是小题的规范表述,还是最后的作文
都需要大家将功夫下在平时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看一看半月谈、人民日报或新华网的时评文章
一要学习作者官方规范的表述,特别是时政热点词汇
二要学习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即宏观的结构安排
将看剧、打游戏、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看学习强国
关注新闻时政,抓住主流思想
逐渐培养辩证性思维
这比背一百个模板还有用,知道不?
误区三:还在做模拟题?
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
重要的事情说10086遍
市面上各种模拟题让人眼花缭乱
而学习热情之高涨让大家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钱包
总是怕题不够,想买几套模拟题备用
这种心情我十分能够理解
可到头来却发现
买回来的模拟题只是放在角落里吃灰
其实,申论不同于行测
想得高分靠的不是题海战术
而是将每一道做过的题做精、做透
可有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总是在“自我感动”
十天做了十套试卷
从不仔细研究材料,复盘自己错在哪里
这样的练习对于成绩的提升其实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如果你的备考战线较长
后期发现已经将近五年,甚至近十年的真题都做完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将做过的题拿来重做一遍
真题中藏着出题人的出题思(tao)路(lu)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一套真题可以做几遍
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正所谓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在做真题时学会给自己出题
考虑题目本身,在语言或结构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用不同的逻辑与格式将答案规范流畅地写出来
这样的练习才能够做到厚积而薄发
各位准局长如果有以上的这些学习误区
可要记得及时纠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