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前,考生通常要参加职业资格的培训或考试,通过了考核,才能够顺利拿到资格,这也被称为某些行业的准入制度。
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受大环境的影响,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显示出了自身的优势——不怕下岗、不怕房价、旱涝保收等。
然而能被列入令人羡慕的职业,无外乎是公务员、医生、教师等,可这些都有一定的学历、专业、年龄等要求,也并非人人能够轻松拥有。
比如老师编制,就曾经因为难考的程度,劝退了大部分的师范生。
教师事业编的难考程度足以劝退大部分师范生
参加过“国考”或事业编制考试的人们都知道,有些很有名的职业教培机构招生总是特别火爆,甚至热度不亚于“双减”前的教培机构。
因为他们抓住了考生急于通过考试,想要寻求稳定职业的心理。当然,这也是因为有些考试的确存在着难度,通过率不高的情况。
▲公立院校“内卷”,名额少、门槛高、要求多
在笔者上学的时候,班里总有些文科生互相开玩笑称:高考时录取分数线高,毕业后求职选择范围小,找到工作了收入还不高。
的确,许多公立院校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因此造成了一定的“内卷”,主要体现在名额少、门槛高、要求多,因此越是想进入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大量教培机构老师涌入,竞争激烈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打击了许多教培行业,而其中的老师或面临着重新就业的问题。因此,教师行业涌入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加剧了这类人群的就业难度。
▲名校硕博人才也对教师编很看好
正是因为教师行业有着先天的“稳定”、“长假”、“保障好”、“社会地位高”等优势,同样吸引着硕士、博士的进入。
况且他们学历更高,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也存在着客观的优势,从战略上,也是硕博人才的优选之路。
综上,对于大部分师范生来说,从学习到就业,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师范生甚至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开始担忧未来的就业择业问题,更有学生改变专业或是不考虑报考师范专业。这对整个行业来说,并非是好事。
教育部下发一项“好消息”,这类毕业生即可直接拥有教师编
为了解决师范院校招生难,尤其是招到优秀学生难的问题,国家教育部下发了一项利好政策,表示国家6所部属院校的公费师范生,不需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只要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后,就可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
同时,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将会免除学费,还将获得每月400-600元的补贴(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类学生在毕业以后即可“入编上岗”,捧起教师的“铁饭碗”。
因此,2022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公费师范生”。
什么叫“公费师范生”?成为公费师范生有什么要求?
诚然,上学便是入职的好事,那么如何成为“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又有哪些要求,听笔者一一道来。
“公费师范生”从字面就可以简单理解,既然是“公费”那么跟“自费”的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性,所以不管是“高校专项计划”,还是部属、省属的师范生,在录取时都需要签订有关协议。
这是对公费师范生的约束,要保证学生在得到定向教育以后,从事到师范行业中,如果贸然违约就需要同学们支付相关的违约金才行。
同时,“公费师范生”不能够自主择业,要服从分配,一般需要在生源地进行至少6年的教学活动,也要听从安排安心教书,而这就需要一颗大爱之心以及淡泊的情怀。
如果学生心理上没有准备,就不要盲目选择。
部属院校的公费师范生不好考,建议同学尽早准备起来
对于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同学,或者是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同学来说,这是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因此有此志向的同学,要抓紧时间,提前准备。毕竟这并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而总结起来就是“不好考”。
一方面是分数的要求,通常来说“公费师范生”的提档线基本都在一本分数线以上,有些甚至超出一本30多分,这将无形淘汰到一些人。
另一方面是公费师范生招生院校有限,目前国内比较好的院校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关注的同学可以提前在网上查看,做好准备工作。